【活动回顾】以哲学跨越边界,丈量世界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研究生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参会总结报告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8-10
2024年8月1日至8日,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意大利罗马隆重举行。国际哲学学会联合会主席,卢卡·马里安·斯卡兰提诺在大会欢迎词中提到:“第二十五届世界哲学大会在罗马举行是一件特别吉庆的事情。几乎没有别的地方像罗马这个城市这样能够透过其历史遗产恰当地诠释会议的主题,‘跨越边界的哲学’。罗马绝不只是一处宏伟的景观,她体现着一种独特的世界性理念,一种具有这样一个标志性文明的精神,她选择了这样一个故事作为她的奠基传说:一个难民,埃涅阿斯,在地中海的一只木筏上划着桨,想在拉丁姆海滩上找到避难所。”世界哲学大会第四次在意大利举办,这四年一度的世界哲学界盛会以“跨越边界的哲学”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哲学学者,共同探讨不同哲学研究议题在全球化背景和应对现代性危机中的重要意义。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共有21名同学受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研究生院、雷军基金会资助,有幸获得此次宝贵的学术交流与文化体验机会。以下将从参会经验、人文体验和感悟心得等三个方面呈现与会学生的参会情况。
一、参会经历
(一)学术汇报
印证了本次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跨越边界的哲学”,suncitygroup太阳新城的同学们在各学生分会场中以多样化的学术主题和深刻的哲学洞见展示了他们与世界前沿的哲学问题相联结的研究成果。来自不同专业的十余位同学,汇报涵盖了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心灵哲学、宗教学、政治哲学等多个哲学分支领域,充分展现了中国青年哲学学者在国际学术平台中的良好风貌和有益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欧阳语心同学通过题为Realization in Extinction: The Historicity and Reality of Marxist Class Theory的报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历史嬗变及现实意义。她在报告中分析了阶级理论如何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危机提供启示,并与来自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共同探讨了阶级理论的哲学根基和革命发展的未来方案。李晓洁同学的报告《重思现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基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聚焦于生态危机的哲学分析。她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探讨了现代性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或可为全球生态危机提供独特的解决路径。这一观点引发了北欧学者的兴趣,双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黄荷同学题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报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在中国语境中的实践意义。她在报告中阐述了符号学理论如何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批判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独特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符号学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与会专家也为其文章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和指导。肖亦卓同学的报告Stirner’s Three Core Concept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则深入剖析了施蒂纳思想的核心概念,并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展开了跨学科的探讨。
在中国哲学及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王家宝同学则聚焦于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他的论文《先秦儒家的分配原则会包含平等主义吗?》探讨了儒家典籍中的分配原则与现代平等主义理论之间的关联性。他指出,先秦儒家思想中包含的分配正义理念,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为全球性的政治哲学对话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他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交流,深刻认识到比较哲学在讨论全球性问题时的重要性。陈乾奕同学作题为Problem-Centered New Writing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的报告。该汇报以《中国哲学通史(学术版)》为核心,分析了这部通史如何以问题为导向重新书写中国哲学史,并突出了其在全球哲学研究中的理论贡献。吴航同学围绕庄子哲学展开了深入探讨,他的报告《庄子哲学及其现代意义》分析了“逍遥”与“齐物论”两大核心思想,并将其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相比较。他强调,这两种哲学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挑战中具有互补性价值,尤其是在回应存在困境和多样性议题方面。张意琳同学的报告则关注中国哲学的国际传播,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哲学如何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通过与意大利学者的交流,她意识到中国哲学在全球语境中的潜力,并进一步探讨了哲学传播与文化对话的交叉点。陈凡昕同学的报告《从摩尔悖论句管窥庄子对吊诡之言的使用》结合逻辑哲学与庄子思想进行创新性研究。她通过与国际学者的交流,获得了对吊诡之言研究的更广阔视野,并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李文希同学的论文《在天人合一中重建人的主体性》探讨了张世英先生的哲学思想。他强调,中国哲学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文本解读,而应通过国际对话推动哲学比较的深入发展。这次汇报让他进一步体会到哲学交流对研究的重要性。燕正盛同学与苏鹏同学的论文分别从民间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哲学在心灵哲学领域的独特贡献。他们的研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跨文化对话中对心灵哲学的丰富补充,并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讨论,深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以上学术报告不仅展现了武大哲院学子在学术思考上的问题意识和深度广度,也是在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上贡献了新一代中国哲学研究者的新鲜视角和独特议题。通过高规格的国际学术报告,同学们收获了宝贵的发言经验和学术建议,并通过与各国专家学者、同辈们的热烈讨论,共同推动了哲学在全球背景下的对话与发展。此次大会不仅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展示思想成果、拓展国际视野的机会,同时也激励大家在未来研究中走出象牙塔,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研讨会及特色活动
除做会议报告外,同学们还参加了在卡拉卡拉浴场举办的盛大开幕式,通过参加会议衍生活动“星空下的哲学”,旁听不同研究方向的专题汇报会、圆桌会议等形式亲身体验并同来自海内外的众多哲学研究者共同探讨了多项全球性的哲学议题。
例如,江一焕同学旁听了关于“爱之伦理”的圆桌讨论,汪俭倩同学参与了“星空下的哲学”活动,聆听了关于哲学与实验音乐的创新性对话,王念之同学则旁听了阿奎那与现代伦理学研究的专题报告,欧阳语心同学旁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专场汇报会等。8月8日,由周可教授主持的“马克思哲学在21世纪”的圆桌会议在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中召开,该圆桌会议邀请了包括汪信砚教授、李佃来教授、英国大卫·麦克莱伦教授、美国威廉·麦克布莱德教授、日本守健二教授在内的十多位国内外专家作主题演讲。报告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问题展开讨论。李佃来教授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能力及其理论资源,大卫·麦克莱伦教授分析了马克思“需求”概念的当代意义,威廉·麦克布莱德教授解读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马克思异化理论。通过不同国家与文化间的哲学对话,本次论坛深化了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意义的研究,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化的步伐,同时吸引了数十位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和学生参与会议和讨论。
第二十五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跨越边界的哲学”贯穿会议始终,参会者共同探索了哲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样性与共通性,进一步体现了哲学在当代世界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为同学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术交流和学习机会,让同学们此行充分拓展了国际视野,深入了解和认识到国内同其他国家的哲学前沿研究热点及方法论的共性和差异,意识到将哲学理论融入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遇到的现实问题的实践中才是国际学界真正的大势所趋。同时,同学们也感受到了罗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本次会议与城市性格相得益彰的自由开放、多元包容的良好学术氛围。对此,李文希同学感慨到:“历史上的罗马善于向一切先进者学习,自由开放包容,成就了昔日罗马的辉煌。罗马的建筑文化是宏大的,同时也是细腻精致的,处处彰显着它自由包容的精神。”
二、人文体验
(一)学术访问与文化交流活动
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召开期间,除在罗马第一大学的主会场和各分会场参加学术会议之外,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师生代表团在李佃来院长、李勇副院长和廖璨璨老师的带领下,赴意大利罗马的三所高校——罗马Urbaniana大学、罗马第一大学和罗马Gregoriana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与文化交流。
8月1日上午,师生代表团拜访了罗马Urbaniana大学(乌尔班大学),该校以其深厚的哲学传统和汉学研究闻名。Urbaniana大学院长热烈欢迎了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师生一行,并详细介绍了该校哲学系的课程设置及研究领域。suncitygroup太阳新城李佃来院长和李勇副院长也分享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和学术特色,并邀请Urbaniana大学的学者访问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哲学教育中的跨文化对话展开了深入探讨。学院师生还参观了该校的图书馆,欣赏了馆藏的珍贵古籍及多种语言的研究资料。乌尔班大学的地理位置优越,参观结束时,师生们在校园的观景平台上俯瞰了圣彼得大教堂,深刻感受到罗马的文化与宗教魅力。
8月5日上午,师生代表一行前往罗马第一大学孔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孔子学院的Luca Tuninetti教授、Ardian Ndreca教授以及Giambattista Formica教授接待了代表团,并介绍了孔子学院在促进中意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角色。代表团参观了学院的外语和文学图书馆,特别是汉学家白佐良先生捐赠的中华文化书籍。李佃来院长在座谈中提到,孔子学院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平台,更是推动文化对话的重要桥梁。他还对学院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哲学翻译结合领域的探索表示高度评价,并邀请该校师生未来到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进行更深入的学术交流。
8月5日下午,师生代表团访问了历史悠久的罗马Gregoriana大学。该校João J. Vila-Chã教授详细介绍了Gregoriana大学的哲学传统和学科发展历史。座谈会上,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的师生分别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在罗马期间的学术与文化收获。座谈后,João J. Vila-Chã教授带领大家参观了罗马市中心的四座著名教堂,并为师生讲解了教堂的建筑风格、宗教意义及历史背景。在万神殿的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罗马天主教文化与哲学的深刻关联。活动的最后,João J. Vila-Chã教授和美国天主教大学的胡业平教授邀请师生登上Gregoriana大学教学楼的观景平台,共同欣赏“罗马中心”的黄昏美景。这些学术访问活动不仅加深了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与意大利高校之间的学术联系,还让师生们切身体验了罗马的文化与历史底蕴。通过座谈与参观,师生们对跨文化对话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进一步推动中外哲学交流的热情。
(二)历史文化游览活动
罗马,这座历经千年风霜却依然璀璨的城市,为参会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人文体验。作为古罗马帝国的心脏和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罗马悠久的历史承载了哲学思考、宗教发展和艺术创造等丰富多元、历久弥新的精神瑰宝。漫步于罗马古城中的石板路,同学们借哲学大会的契机,身临其境地感受了罗马这座古老而恢弘的城市与哲学、宗教和艺术的紧密联系。
斗兽场作为古罗马的标志性建筑,以其恢弘的气势和复杂的建筑工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站在这座曾经是角斗士决斗场所的宏伟建筑中,学生们仿佛穿越到两千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去触及和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古罗马斗兽场不仅是社会大众文化发源的场所,更是罗马帝国辉煌与残酷并存的历史象征。康晓静同学提到,“置身斗兽场,人会自觉渺小,凝望这座建筑,人兽抗争的画面浮现在脑海,感叹社会制度的残忍,也庆幸现代文明的发展使无情的旧制度在历史长河中匿迹。”
梵蒂冈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宝库之一,以其恢弘的藏品和宗教艺术震撼了每一位参观者。其中,拉斐尔创作的《雅典学院》作为哲学殿堂的经典象征,尤其让参观的同学们深感震撼。这幅画作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生动展现了古代哲学的辉煌盛景,彰显了哲学思想和流派的多元性以及哲学在文艺复兴中重要地位。还有米开朗琪罗创作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等一系列艺术作品,无一不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的繁荣景象,同时也传递出深刻的宗教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苏鹏同学特别关注到了罗马教堂的艺术细节与宗教氛围。他走访了梵蒂冈大教堂和锡耶纳主教座堂,感受到“哥特式梦想”的震撼。宗教建筑不仅承载着信仰,更是人类艺术与哲学思维的结晶。欧阳语心同学提到,“夕阳下的古罗马斗兽场、西班牙广场和特莱维喷泉,都交融着罗马这座城市的历史厚度和文化魅力;而无论是米开朗琪罗的旷世之作《圣殇》和《大卫》,还是卡拉瓦乔笔下的真实体验,艺术创作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烙印总能让人深感震撼,心潮澎湃。”
(三)社会考察
与会学生不仅感受了罗马的人文风光,同时也在短暂的城市生活中感受了意大利的风土人情。有部分同学对罗马人友好谦逊的态度印象非常深刻。李文希同学注意到,罗马在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方面的优越表现,以及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是其值得学习的地方。汪俭倩同学认为罗马这座城市整体上让人感到比较舒适,从会议所在的学校的各类支持人员(志愿者、安保人员等),到罗马机场交通枢纽、人文景点的支持人员,再到住宿酒店的支持人员,都能够给予高度的人文关怀。此外,王念之同学补充道,罗马的公共场所不仅免费开放,还通过多样化的展览活动激发了市民对文化的兴趣。这种社会治理方式让人感受到城市对文化传承的用心与投入。同时,由于发展程度和历史因素等,罗马的部分基础设施如地铁站、火车站等也存在略显陈旧、秩序混乱的问题,但其公共交通系统总体而言还是较为发达和便捷的。
通过在罗马的文化体验,同学们不仅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感,还体会到哲学、宗教与艺术交融的文化魅力。罗马以其自由包容的精神启发了同学们对哲学与社会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次独特的文化交流体验中不仅深刻认识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理解了历史文化积淀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增进了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尊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强和文化自信的意识。
三、感悟与心得
(一)参会意义
通过参加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研究生同学们获得了多方面的成长与启发,深刻体会到哲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同学们不仅从不同主题的学术报告中听取并吸收了多元观点和有益经验,反思自身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同时还认识到学术研究需要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我们必须在全球性议题中找到中国哲学研究者的独特位置。在跨越文化、信仰、民族的学术交流中,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哲学绝不仅仅是一门纯理论学科,更是无可比拟的,连接不同文化背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重要桥梁。
与此同时,大会的圆桌会议和主题报告提供了接触前沿哲学议题的宝贵机会。同学们从阿奎那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到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中,不仅了解到不同国家学者的研究重点,还发现了学术传统的差异对哲学讨论的深远影响。康晓静同学就分享了与国外学者探讨阿尔都塞理论时,意大利学者基于其理论传统就葛兰西的理论提出了很多问题和看法,同时他们更加重视哲学理论研究是否在社会实践中的可行性。王家宝同学则通过参与关于儒家与世界哲学关联性的讨论,意识到中国哲学需要更多地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为哲学的多样性和共同价值提供贡献。
大会期间,同学们需要用英语进行学术汇报和交流,尽管存在一些语言障碍,但这也成为了大家提升外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信心的重要契机。比如,李晓洁同学在克服紧张后顺利完成了以英语发表的学术报告,这一经历增强了她未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信心。赵鑫同学则提到,通过旁听和与外国学者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儒家研究的多样性认识,这对其研究方向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体验同样是这次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罗马作为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元文化交融激发了同学们对哲学、宗教与艺术关系的全新思考。在罗马各大学、教堂、博物馆及历史遗迹的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罗马充满历史烙印的各色建筑不仅承载着信仰和文明,更体现了数千年以来人类智慧与美学的高度融合。
本次哲学大会的召开,太阳倾力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世界,这让同学们在难忘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体验中,更加坚定了哲学前沿问题的多样化探索和推动中国学者在国际平台传播思想的信念。罗马之行让同学们增强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大家更深层的学术探索兴趣。本次哲学大会对于各位与会研究生而言,不仅是一次哲学思想的交锋与碰撞,更是一场人文精神的洗礼,为各位未来的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灵感和动力。
(二)对研究生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同学们通过本次会议,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学术和文化体验,也依据自身经验对研究生出国学术交流提出了许多可行建议。首先,建议学校学院进一步开放和增加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学术交流的机会与经费支持,为更多同学提供走向顶尖国际学术平台的可能性。通过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对话,同学们能够开阔眼界,了解学界最前沿的研究动态,从而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加强出国交流的相关培训。同学们认为,学校学院可以组织更有针对性的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及国际会议礼仪培训,帮助同学们在国际交流中更加自信从容。此外,针对如何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引导,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交流中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并在正确看待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促进更深层次的国际理解和交流。学院也应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研究中,从多元视角探讨问题,以更开放的心态参与全球哲学对话,真正能够代表中国青年学者的学术形象。最后,优化、简化出国交流的申报流程,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意愿。建议研究生院、国际交流中心与各学院联动,通过简化流程和加强政策宣传,让更多学生了解并顺利完成国际交流项目的申请。例如。通过线上信息平台集中展示交流项目的具体信息及申请步骤,同时设立专人负责解答疑问,从而降低学生在申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可以更高效地推动出国学术交流工作,助力学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现风采并实现个人成长。
结 语
此次哲学大会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场人文的洗礼。卢卡教授在闭幕词中提到:“哲学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它跨越边界,凝聚智慧,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提供了深刻的洞察与解决方案。”他还强调:“除了知名学者和哲学爱好者,大会把学生和年轻学者当做重要参与者对待。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与国际学者建立联络,交流观点,以家庭般的体验生活其中。”而这也正是各位同学在本次会议中收获到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独特生活体验。最后,感谢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研究生院、suncitygroup以及雷军基金的支持,期待大家将此次会议的经验转化为更扎实的学术成果,为中外学术文化交流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