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出版社】张春妹著作:《不良同伴交往与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研究》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12-07

书 名:《不良同伴交往与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研究》

本书入选“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人文社科学术丛书”

作 者:张春妹

出版社: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出版社

出版年:2019年


内容简介: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家庭和同伴是青少年犯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青少年为什么会选择不良同伴做朋友,影响青少年选择不良同伴的社会和个体心理因素是什么?该著作从不良同伴群体给予青少年的重要心理功能的角度探讨了青少年与不良同伴交往的内部心理动力,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有机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偏差群体同一性的社会心理交往理论,指出了青少年犯罪的主动适应意义和社会建构意义,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推动以青少年内在主动建构的视角进行积极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矫治,为青少年犯罪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青少年犯罪的界定

(一)不良同伴的界定

三、青少年犯罪的相关理论

(一)社会学理论

(二)个体层面的心理学理论

(三)社会层面的心理学理论

四、不良同伴交往与青少年犯罪的相关研究现状

(一)不良同伴交往是否影响青少年犯罪

(二)不良同伴交往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特点

(三)不良同伴交往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内部心里动力

(四)影响青少年与不良同伴交往的个体因素

(五)小结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设计

一、假设的理论模型

(一)现有理论观点的评价

(二)青少年群体同一性理论简介

(三)偏差群体同一性理论假设

二、本研究的问题

(一) 不良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的自我建构功能

(二) 不良同伴群体的关系功能对青少年同伴交往的影响

(三) 社会疏离感和自我控制对青少年同伴交往的影响

三、总体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总体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与流程

第三章 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理论建构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质性研究方法

(一)理论抽样

(二)访谈材料

(三)访谈者的主观背景

(四)访谈过程

(五)资料分析

三、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的概念抽取

(一)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的特点

(二)青少年非顺从声望的特点

(三)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的概念结构

四、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构成的特点

五、小结

第四章 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与顺从声望的结构特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程序

(四)数据处理

三、偏差群体同一性问卷的结构

(一)初始问卷的项目分析

(二)初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三)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四)问卷信度分析

(五)问卷效度分析

四、非顺从声望问卷的结构

(一)初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二)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问卷信度分析

(四)问卷效度分析

五、偏差群体同一性和非顺从声望的特点

六、小结

第五章 偏差群体同一性、非顺从声望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自我报告问卷的结构

(一)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二)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问卷的信度分析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特点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分布特点

(二)不同类型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比较

(三)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年龄特点

四、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非顺从声望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一)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与非顺从声望的关系

(二)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非顺从声望对犯罪行为的预测

五、小结

第六章 同伴关系与偏差群体同一性、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二、同件支持与偏差群体同一性、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一)青少年的同伴支持的特点

(二)同体支持对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的预测

(三)偏差群体同一性在同体支持与犯罪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四、同伴压力与偏差群体同一性、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一)青少年同伴压力的特点

(二)同伴压力对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的预测

(三)偏差群体同一性在同伴压力与犯罪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四、同伴关系与青少年偏差群体问一性、犯罪行为的关系

五、小结

第七章 杜会疏离感、自我控制与偏差群体同一性、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二、青少年社会疏离感与偏差非休同一性、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一)青少年社会疏离感的特点

(二)社会疏离感对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的预测

(三)偏差群体同一性在社会疏离感与犯罪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三、青少年自我控制与偏差群体同一性、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一)青少年自我控制的特点

(二)自我控制对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的预测

(三)偏差群体同一性在自我控制与犯罪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四、社会疏离感、自我控制与偏差群体同一性、犯罪行为的关系

五、社会疏离感、自我控制、同伴关系与偏差群体同一性、犯罪行为的关系

(一)社会疏离感、同伴关系与偏差群体同一性

(二)自我控制、同伴关系与偏差群体同一性

(三)社会疏离感、自我控制、同伴关系与偏差群体同一性的路径分析

六、小结

第八章 不良同伴群体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动力

一、偏差群体同一性概念的内涵与结构

(一)研究方法的反思

(二)偏差群体同一性的结构特点

(三)偏差群体同一性与非顺从声望的关系

二、偏差群体同一性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偏差群体同一性因子

(二)不良同伴交往中的青少年犯罪行为特点

三、同伴和个人特点在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形成中的作用

(一)群体内部的关系功能:同伴压力和同伴支持

(二)青少年的个体特点:社会疏离感和自我控制

(三)青少年的个体特点与同伴关系的联合作用

四、已有的青少年犯罪理论的检验与发展

(一)青少年犯罪的群体声望表达性

(二)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

(三)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对青少年犯罪的交互作用

五、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理论反思和展望

(一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探讨的问题

(二) 青少年偏差群体同一性理论的反思与研究展望

第九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干预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干预的理论

(一)社会学理论

(二)心理学理论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干预的研究

(一)以犯罪成因为视角的青少年犯罪干预研究

(二)以行为矫治为视角的青少年犯罪干预研究

(三)犯罪成因与行为矫治相结合的综合性干预研究

三、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干预的综合体系

(一)从犯罪心理的宏观成因角度建设多向整合的干预体系

(二)基于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多向综合干预体系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犯罪青少年访谈提纲

附录2编码索引(样例)

附录3编码手册(样例)

附录4偏差群体同一性问卷

附录5非顺从声望问卷

附录6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自我报告问卷

附录7同伴压力问卷

附录8社会疏离感问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