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倪培民教授讲“儒家思想与当代西方价值观”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9-29
本网讯(通讯员:丁铭)2019年9月25日晚,suncitygroupB214会议室座无虚席,美国格兰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倪培民教授继续为太阳师生带来系列讲座第二讲,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儒家思想与当代西方价值观”。讲座由中国哲学教研室廖璨璨副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30余名教师、学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倪培民教授具体就“自由”、“民主”、“法制”、“理性”等方面观念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儒家核心价值观与近代西方价值观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年少感悟哲学,以及求学海外的学习经历的同时,讲到了由“小和尚取经”到体会中国哲学的深刻之处,进而以中国哲学补充西方哲学的不足。
倪培民教授首先认为儒家哲学没有“自由”的概念是值得讨论的。他认为从伯林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别来看,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观更强调消极自由,儒家思想中也有消极自由的观念,但是是将其视为一种通过修养达到的成就,而不是指没有外来的社会限制和压迫。他强调,儒家的自由是自发性的,这种自发性不只是从对真和善的知识而来,更是将知识变成自身倾向性或者德性的结果,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他指出儒家追求自由的方式是通过修身实现的,没有修炼,作为基本权利的自由是盲目无能的,不知何去何从,导致失落。
同样的,诸如“民主”、“法制”、“理性”等观念在儒家思想中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倪培民教授认为民主政治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基本道德素质,儒家恰能培养民主主体,提供制度的土壤。
就“民主”方面,倪培民教授指出,传统儒家的君主制由于缺乏产生明君清官的制度保证,未能确立作为政治主体的“民”。他认为传统儒家的理想是对民意与人民利益的结合,随着社会进步,君主制应被更为民主的制度取代。
就“法制”方面,倪培民教授认为儒家重视“德治”和“礼治”,但不排斥“法治”,德治和礼治需要法治保障,法治需要德治和礼治补充。他在回应“亲亲互隐”的问题中指出,儒家“援礼入法”是保护“为仁之本”,一味强调规范性的“公正”可能造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针对“理性问题”,倪培民教授从历史的维度说明,虽然西方哲学对概念清晰、逻辑严格的强调,但不得不面对笛卡尔“心物二元论”和休谟观念论的困境。他认为,儒家思想可以在直觉、象思维、间性思维、功夫思维等方面吸收西方的理性观念,同时也能够对理性加以补充。
在提问交流环节,倪培民教授就儒家自由的普遍性、民主法制操作层面等问题和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
(摄影:宋柏杨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