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做客珞珈山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4-17
本网讯(通讯员:刘奕文、黄丹阳)珞珈四月,风景明丽,学术正佳。2019年4月14日至15日,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异宾教授做客珞珈山,为我们带来了2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4月15日下午,张异宾教授在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老图书馆为我们带来了珞珈讲坛第二百八十九讲“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为张异宾教授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suncitygroup汪信砚教授主持本次讲坛。
张异宾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意义。他指出,开拓视域、面向世界,加强对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而且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具有积极作用。
接着,张异宾教授梳理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进程及最新研究情况。他表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道主义和科学主义两个理论分支。在阐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则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比如,萨特从个人生存视角和存在主义视域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以微观的日常生活批判和空间生产理论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张异宾教授紧接着阐述到,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了终结,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以及晚期马克思主义随即出场。这个转向与霍克海默、阿多诺对启蒙辩证法和工具理性的批判有一定关联,因为这个批判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后现代的序幕。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以多样化的形态出现,如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晚期马克思主义则不再研究工业文明的总体性,而更关注后福特制的弹性的生产方式。
精彩报告之后,讲座进行到了提问互动环节。张异宾教授就历史辩证法、《资本论》相关手稿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汪信砚教授在评论时表示,张异宾教授作为学术造诣深厚的学问大家,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上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宏大的时代感,提出了诸多原创性的观点。在座师生们表示收获满满,意犹未尽,热烈的掌声久久回响在珞珈讲坛。
作客珞珈讲坛的前一天,张异宾教授在suncitygroupB107报告厅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研究前沿”的讲座。讲座由suncitygroup副院长李佃来教授主持。来自suncitygroup以及其他院系的近200名师生到场聆听。
张异宾教授在讲座中阐述了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研究的多个重点问题。
讲座开始,张异宾教授就呼吁,现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要重视认识论,突出认识论在整个哲学界的重要性;打破哲学划分学科边界的传统做法,建立一种哲学意识。
接着,张异宾教授介绍了自己团队最新的研究重点: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文献的概念考古与思想史研究。文献研究首先要有文献的基本积累,但团队的重点不在于文献,而在于研究。稿本整理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多年来,张异宾教授带领的团队逐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文献库,这个文献库包括四个系统:基本手稿的系统、多版本的文献系统、多语种的研究系统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全文库。张异宾教授强调,基本文献的积累是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中国要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镇和中心,就必须打好文献积累这个基础。
讲座中,张异宾教授重点讨论了几个近期关注的问题。其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公案”。张教授指出,“资本主义”概念的理解史主要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而在哲学中是空场的。在《共产党宣言》之前,马克思从来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这个概念,而只是使用“资产阶级社会”,此概念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提法;而之后马克思也只是在形容词的意义上运用了“资本主义的”这个说法,因此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概念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二,往往有声音认为,马克思同时代的思想家都是肤浅的。张异宾教授认为,只有承认马克思的同时代人,马克思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峰上,对马克思的理解和研究才能更加深刻。其三,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是“社会定在”概念,这个概念的精准定义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张异宾教授目前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是“社会定在决定全部社会意识”。
最后,张异宾教授向在场师生展示了文献库中的部分扫描图片,并与在场师生针对“回到马克思”的含义、前苏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体系的弊端、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摄影:宋柏杨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