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台湾东吴大学黄兆强教授l来太阳讲学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06-03

2014年5月28日晚,台湾东吴大学历史学系黄兆强教授在suncitygroup大报告厅为国学院、suncitygroup学子作题为《当代新儒家的政治论述:以徐复观先生为例作说明》的学术报告。黄兆强教授1979年毕业于香港新亚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师从严耕望、全汉升、孙国栋等名家治史学,跟随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大师研究哲学;1987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师从谢和耐、桀溺、施舟人等汉学泰斗。历任台湾东吴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东吴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代表作有《廿二史札记研究》、《清人元史学探研--清初至清中叶》等。

在报告中,黄兆强教授以当代新儒家大师徐复观先生的学思历程为线索,从纵横两个向度,为大家介绍了当代新儒家政治哲学的独到见解。他的报告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中庸之道;尽其在我、回思反省;观念的灾害。

在谈论“中庸之道”时,黄教授首先指出,道德的政治是徐复观先生乃至第二代新儒家政治哲学的主要关切。徐复观先生特别重视《中庸》的思想,徐先生认为“中庸”即平常之用,是实用的、实践的,是指随时随地应该做、能够做之事,既包含道德性,又兼顾操作性,与宗教的超越价值相异。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也就是要行“人道”,行“善道”,良善的政治应该是“德治”。同时,从社会的、个人的层面来看,徐先生希望普通公民能够自强不息,成就“君子人格”。君子意味着能够“守死善道”,面对来自政治、社会各方的压力与诱惑时,能够挺立自身善性。基于此,徐复观先生特别重视民主的价值,民主最能抵制极端的、非理性的政治。

黄教授进而谈到了“尽其在我、回思反省”的意义。今天的法治社会其实也离不开道德,依善心而治就是“德治”,而“德治”需要人内心的道德自觉。自觉与反省是一切道德的前提,每个人依自己的良心行事,“中庸之道”才有可能,道德的政治也才是现实的。当然,自我反省也会碰到现实的困难,比如在某些问题上无法做到彻底的反省,无法找到症结,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有接受批评的雅量,从广义来看,这本身也是反省能力的一个方面。

作为“中庸之道”的对立面,黄教授特别选取对中国乃至世界特别重要之一例来说明,即牟宗三先生所论“观念的灾害”,也即意识形态之弊。他援引了清初大儒王船山对“立理以限事”的批评,说明先在的价值判断对“中庸之道”的伤害。“观念的灾难”并非是落后与专制的专利,一个普通的人,中了某观念之毒都可能做出极端的、非理性的事情。黄教授以史家的敏锐,以日本“神座观念”,汪精卫“革命向左转”口号、陈水扁“台湾之子”及中国历史的某些特定时期为例,说明言论与行为一旦超出“中庸之道”,远离实践经验的把握及理性的批评,就会造成“观念的灾难”,以致造成社会浩劫。欲摆脱灾难,回归“中庸之道”,就须坚持实践的观点,秉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黄兆强教授的整场报告生动翔实,饶有趣味。他旁征博引,除以上思想内容外,还介绍了徐复观先生的许多生平事迹,以及钱穆先生与徐复观、张君劢二先生关于传统中国是否专制之争等掌故,充分体现了“即事言理”的史家精神。(杨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