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袁朝晖副教授来太阳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4-07

本网讯(通讯员 天晗 )4月3日晚,应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宗教学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编审袁朝晖博士为太阳师生作了题为“浅议宗教学理论的新热点、新领域与新问题”的精彩讲座。来自suncitygroup太阳新城的翟志宏教授、黄超教授、赵盼副教授以及多名师生参与了这次讲座。

7e086d914dac291a5e89378330c15ab

讲座开始,袁朝晖老师首先为我们阐明了宗教学的“发展”问题。陷入“困境”的究竟是具体宗教的研究,还是整体宗教的研究,甚或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宗教学的研究?其实所谓“宗教的冷门”就是一个伪命题,人类历史上对于宗教的研究从来不曾衰败过。宗教研究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如今更是已经成为交叉学科热点,例如“机器神”的存在可能,这就关涉到技术思考和伦理反思。新的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传统的基础性研究如何继续往前走。袁朝晖老师指出,传统研究需要开拓新的道路,我们应该去思考新的思维方式是不是能够适应人们对宗教认知的判断,并且如何去适应。宗教学面临的是机遇,而非低谷。

袁朝晖老师讲到,当前我国正在构建自己的宗教学学科体系,一方面,需要以中国自身为关照;另一方面,要构筑自主的知识体系,迈向创新发展道路。学者应当结合中国国情、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前辈之结论的地方发问,然后在创新的地方有所建树。

之后,袁朝晖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宗教学的研究基础和范畴。做宗教学研究的学者需要从中观、微观层面着手,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从历史出发,把握现当代价值,立足于我国现在独有的社会实践。宗教是一体多面的结构,我们做跨学科宗教研究,不能简单地将宗教与其他学科并列,应当以宗教为“根基”,在宗教学基础之上讨论问题。国内的研究还是亟待突破原有的理论范式,而且真正从理论角度还原哲学问题的学者也较少。宗教学学者需要形成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突破传统范式,寻找到自己研究领域和世界大势的定位与契合点。

1ca04050c9a8e099c8c485ebd792310

紧接着,袁朝晖老师讲到宗教学理论研究构想,以他参与的宗教学范畴理论体系建构的重大课题研究为例,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方法论经验。首先,要秉承“继承性”,尽可能穷尽前人留下的材料,打牢做学问的基础;其次,要思考如何用汉语去表达、去理解;第三,要注重原创性、时代性;最后,要注重系统性、专业性。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是不同的维度,根本立场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我们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不同的研究领域加以定位、扬弃。我们的研究要带有“中国情怀”,我国具备与众不同的宗教方面的经验。中国的宗教演进一直是以和平的方式缓慢进行,始终有一条主线:宗教和宗法制度紧密结合。宗教学一点也不枯燥。宗教学学者应该既批判又创新,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摒弃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成果三者之间并不矛盾。最后,袁朝晖老师以宗教与政治领域的具体研究样例为大家讲解了该如何结合传统基础与现实关照,并从方法论角度加以具体的阐发。

在讲座的最后,袁朝晖老师与太阳师生就宗教学研究的方法、指导思想、基础理论以及范畴体系如何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本次讲座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大家今后的研究方法和进路颇有帮助。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