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应邀做“从人类世到元宇宙”线上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12-08

本网讯(通讯员 管昕宸)11月25日晚,应太阳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奇点政治研究院院长吴冠军教授为太阳师生开展了主题为“从人类世到元宇宙:当代资本主义演化逻辑及其行星效应”的讲座,讲座以线上方式进行。本次讲座是suncitygroup太阳新城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是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国外马克思主义工作坊的第一次讲座活动。

我们都熟悉马克思的第十一论纲“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与现象,以介入性的关切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和阐发是十分有必要的。人类世与元宇宙正是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典型现象。

在当代世界,“地球”这颗行星可以说已经布满了人类的痕迹。而就人类的思想界而言,我们所称的“人文主义”(humanism/人类主义)也在现代世界作为一种“伟光正”的褒扬而出场,作为我们思考问题的惯常背景。但吴冠军教授指出,“humanism”这个词语最最直接的关怀指向即,将人类推向时代的中心,将人类作为思考所有问题的框架,从而成为了最具有背景性的意识形态框架。然而,在这个框架中,一切非人化的存在都被“以人为本”这一“美好”的宣言所排除,人类主义除了将自己先验的悬设的超越性存在取消之外没有“发生”任何东西,这在实际上将人类主义的框架转换为了“人类例外主义”的框架。这样一个人类主义在其发展了数百年后,在20世纪末终于孕育出了“历史终结论”,此时的人们,将如同提出这个著名论断的福山先生的老师科耶夫笔下的“末人”一般只剩下“嬉戏”。然而,当我们稍稍跳出这些学术话语的宏大宣称,在人们对非人类的世界之视野不断开阔以及社会与环境暴露出的如此多的结构性问题的当下,这个人类主义的最终宣称如同“大宝宝思维”一样荒诞,从而实际上的,将“人类主义框架”本身导向了自己的历史终点。

吴教授认为,“人类例外主义”实际上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堂而皇之的宣称的“美国例外主义”共享同一套逻辑,即在现代性的背景下将自身始终作为思考的起始与最终的目的。

在这样一个节点上,吴冠军教授认为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对于我们非常重要,这一新构词是前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茨提出的一个地质学构词,意在表示人类作为一个单一物种对行星的深远影响力,后被人文学界引用。接着,吴教授介绍了几位当代哲学家对人类世与当代世界的批判性思考,如布鲁诺·拉图尔的气候政制理论、贝尔纳·斯蒂格勒的作为体外器官的技术义肢论断和社会熵增理论、詹姆斯·洛夫洛克的盖娅理论……这些理论都以一种较之于人类主义广泛得多的思考框架出发,介入当下的问题域。而这些理论也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了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即人类世的深层面貌——资本世。

吴教授尖锐的指出,在当代资本已然成为一种地质学力量,产生出行星尺度上的诸种效应。行星资源被私有化与产权化,并被组织进资本主义系统中,成为资本积累的诸种原始材料。当物性的行星资源被占有殆尽,资本主义系统便转而寻找新的外部性作为维持其系统稳定性的原始积累来源。当下热门的“元宇宙”概念便是这种全新的原始积累的典型。行星尺度上的资本世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空间性修复潜力已趋向枯竭,而元宇宙则构成了新的外部性,众多企业巨头争相涌入、抢占赛道。在去中心化与全新生活体验的承诺下,元宇宙隐秘地将行星工厂进一步升级成元宇宙工厂。通过娱乐与游戏,元宇宙资本主义致力于彻底将作为“用户”的生产者编码进奈格里所言的非物质劳动的“赛博的”生产场所。在行星加剧熵增、人类进入剩余时间的人类世中,元宇宙资本主义是资本对时间最为总体化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的侵吞。

最后,吴教授借用当代哲学家齐泽克的论断,点明当今我们已经生活在末世,而诸如《黑客帝国》等看似悲观的影片实际上仍然抱持着一种“后人类幻想”,即当人类被自身导向毁灭后,仍然会有人的造物或文明“看护”着人类,然而,这显然是一种对终结的浪漫化的想象,当然我们也不一定要像齐泽克、斯蒂格勒那样悲观,但是人类与地球没有备份,破除当代资本主义在人类世中展现的末世的必然性结局,追求一个去资本主义的未来世界,唯有共同的激进行动。

在学生提问环节,吴冠军教授就“在元宇宙中,为何娱乐成为了一种劳动?”、“批判人类例外主义与如何建构(追求)一个去资本主义的世界?”、“如何将物理学的奇点联系到人类学的奇点?如何界定‘人类无法掌控也无法解决的’事件?”、“‘刷短视频’是否同样创造出一群‘生产-消费者’呢?”等问题分别做出兼具理论与现实关切的回应。最后,整场讲座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中结束。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