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方以智与明清学术思想的转型”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2-06

本网讯:(通讯员刘思源)2021年11月27-28日,“方以智与明清学术思想的转型”学术研讨会召开。此次会议由suncitygroup太阳新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主办,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发表了精彩的发言。受疫情影响,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7日上午,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王林伟副教授主持了会议的开幕式,suncitygroup太阳新城院长李佃来教授致开幕辞,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教授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石云里教授分别致欢迎辞。李教授对本次会议表示了极大的期许,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吴教授和石教授对与会学者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强调了方以智在明清之际学术思想转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简要阐述了当今学界关注方以智、研究其相关学术问题的必要性。

此次会议涉及的问题广泛、内容丰富、视域开阔、讨论热烈,精彩纷呈。

关于方以智及其思想研究。在方以智的生死问题上,中国政法大学孙国柱副教授从方以智的晚年行谊、生死哲学及对待临终的态度等维度探讨了方以智逝世缘由的可能情形,并以此对方以智的晚年思想进行定位;广东社科院邢益海研究员则通过详实的材料分析重新检讨了方以智的粤案及其死因的诸多说法,并提出新说。在方以智哲学思想的问题上,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廖璨璨副教授梳理了方以智关于先天与后天的思想,指出他坚持儒家的立场推崇自然之天和价值之天的双重内涵。清华大学哲学系高海波副教授以《易余》为中心阐述了方以智对晚明清初学术风气和思想的批判,以及方以智哲学思想与矫正这一风气的关系。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新民老师分析了方以智研究《春秋》在前后期的不同及其特点,并由此阐述方以智的政治实践活动。安徽大学suncitygroup王国良教授围绕方以智哲学的总原理“∴”介绍了方以智思想道问学的面向及其对三教的会通。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张昭炜教授认为方以智为庄子、觉浪道盛为托孤,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托孤”要义。在方以智思想的影响上,石云里教授通过考察方以智与揭暄围绕宇宙模型问题的辩难,指出方以智对扭转揭暄早期宇宙学思想的关键影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马伟华副教授主要从方法论上讨论了方以智对西方天文历法知识的接纳,并由此说明其对明清之际儒家历群体形成的影响。香港大学哲学系冯锦荣教授聚焦方以智及其学派的域外影响,讨论了方以智及其弟子的作品对日本江户时代九州儒者三浦梅园的启迪作用。苏州大学哲学系蒋国保教授和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徐道彬研究员关注的是方以智与戴震。前者认为清代考据学“实证科学”的内容与精神典型地反映在方以智的“质测”之学、戴震的“人文实证主义”的知识体系之中;后者则考察了方以智与戴震在治学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了二者的思想继承关系。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徐光台教授从中西文化与科学的比较观点入手,分析了明末清初中西两种自然哲学与“物理”传统的遭遇。吴根友教授则以“气心性合一”为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和维度论述了黄宗羲与方以智道德哲学的意涵。

关于方氏学派的研究。中山大学哲学系张永义教授对有“方门颜子”之称的郭入冋的生平行迹进行了考察,并由此了解方以智晚年的思想与活动。同济大学哲学系陈畅教授阐述了方学渐心学思想的理论特色,认为其思想的理论困境也反映了泰州学派自身的难题。中山大学哲学系朱一文副教授通过考察方氏家族的易学和数学,指出其易学思想成就对于易学研究从明代象数派到清代算学的学术转向意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浩浩副研究员以方以智、揭暄与游艺为中心阐述了方氏学派既发展具有“科学”精神的历算之学,也保留非科学性的“被拒知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潘澍原助理研究员指出方中通《数度衍》以《易》为本原,将西学归入“九章”的基本体系,并考察了其版本流传情况、删改及其原因等。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邓国宏副教授以方苞、姚鼐和刘开为中心侧重从礼学的视角考察了桐城派的荀学论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郑文斌博士研究生以《性书》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性书》对于了解早期揭暄思想的重要性。

关于阳明学船山学的研究。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傅锡洪副教授从阐明性呈现于现实世界和性对完成工夫而言具有直接性与充足性两个方面论述了王阳明的性论要义。对于阳明后学,清华大学哲学系赵金刚副教授从何心隐对“友论”的哲学诠释出发,呈现了友论挺立的思想史意涵和时代意义。扬州大学哲学系程海霞副教授考察了王塘南对良知学的调适,指出其本体论和工夫论思想与后来心、性、气、物合一的论说相关联。湖北大学suncitygroup龚开喻老师从四个维度阐述了陶奭龄的劝善思想。宁波大学哲学与国学研究中心彭传华教授分疏章太炎对王学的批评,认为其动因包括学术与事功两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赟教授认为王夫之区分了自然的三个层面,通过对“自然”概念的新阐释构建了“终极无为宇宙观”。王林伟副教授也关注了船山的自然哲学,从生生与自然、本性与自然讨论了自然在船山思想中的真实意涵。湖北大学suncitygroup刘元青教授围绕《读通鉴论》的治贪思想,从贪风起源、法治、用人等方面考察了船山的历史哲学。温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孙邦金教授讨论了王夫之经典诠释的主要原则和特点,及其对明清思想转型的历史意义。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刘沁老师通过比较王夫之和朱熹的道器体用观,指出了两者的思想关系,并认为它们共享了道器体用关系中的辨证精神。

关于其他明清哲学问题的研究。湖北大学suncitygroup姚才刚教授从宋明理学的视域探讨了刘宗周的慎独和诚意学说。复旦大学suncitygroup徐波教授聚焦善恶的问题,考察了刘宗周的思想脉络并延伸到方以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栋材副教授认为明代“气论”思潮具有枢纽地位,并提出儒学由“盈天地间皆气”到“盈天地间皆X”衍化的命题。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吕威老师从天民、国民、独人三个方面探讨了康有为的“民观”。贵州师范大学阳明文化研究院鹿博副教授主要从“效验”的问题为切入点考察明清儒学转型和演进的内在逻辑。暨南大学哲学所黄燕强副教授在比较康有为、章太炎的经书系统过程中,阐述了熊十力围绕“四经”构建的新经学思想。同济大学哲学系谷继明副教授分享了惠栋的性情学说并将其放在清代人性论的视域中彰明其价值。在科技史方面,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杨帆助理研究院比较了不同版本星表的数据信息,呈现了徐光启等人对中西两种星象系统的动态调适过程;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赵栓林老师通过对清代历算家之间学术社交类书信的考察与分析,呈现清代前中期历算学术交流活动和关系网络的形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曹婧博副研究员则从数学角度讨论了顾观光、黄庆澄和吴在渊对《几何原本》不可公度量概念的认识。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汪小虎副教授以历书为切入点,讨论了尊周思明的朝鲜人面对不同历书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它们的特定处理方式。

会议报告和讨论结束后,姚才刚、朱浩浩、黄燕强、刘沁四位老师作为中青年学者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参会感言。最后,吴根友教授为大会致闭幕词。

此外,石云里教授和徐光台教授、冯锦荣教授还做了专题性的学术讲座。26日,石教授以崇祯历法的改革为研究,阐述了宋明理学对明末历法的发展和外来天文学的引进的积极作用。28日,徐教授和冯教授围绕方以智和明清思想流变进一步对会议报告内容进行了详细地展开和论述。至此,围绕方以智和明清学术转型的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吴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