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应用伦理珞珈论坛暨“教育家精神与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7-23
7月20日,第二届应用伦理珞珈论坛暨“教育家精神与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于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成功召开,论坛汇聚了全国20余所高校的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家精神、教育伦理、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论坛开幕式于20日上午八点举行,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党委副书记楚龙强、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党委书记卢昌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华教授主持。
在致辞中,楚龙强强调,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师德建设、伦理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工作的神圣责任。他将之总结为三条路径:第一, 提高站位,深化认识;第二,强化信念,积极培育;第三,扎根一线,勇于践行,努力在一线教育工作中创造非凡的育人精神。
卢昌宁指出,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教育家精神和教育伦理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更能够帮助指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李建华教授首先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随后,他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论坛的背景与目的,并衷心表达了对所有参与支持本次论坛的各单位及同仁的深切感激之情。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进入主旨报告环节。
第一场主旨报告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教授主持。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刘铁芳教授以“从潘懋元先生的人生发展看教育家精神养成”为题,总结了潘懋元先生从少年立志到成为教育家的精彩人生,强调教育家精神的养成需拓展视野、持续学习、深刻思考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杜时忠教授做了题为“教育家与时代精神”的报告,他提出教育家的三重境界,强调教育家要以教育为志业,并通过提出世界的、中国的、教育的三大时代之问,呼唤伟大教育家的出现。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龙静云教授以“道德叙事: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为题,通过分析道德叙事的三大要素和五大功能,总结了运用道德叙事方式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三条现实途径,为道德教育提供路径指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校长廖小平教授的报告以“教育家精神的哲学省思”为题,追问了教育家精神何以可能的问题,指出教育家精神与教育家、与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是教育家精神成为可能的基础和保障。
上饶师范学院原校长、南昌大学哲学系詹世友教授以“德业共进:教师伦理的核心关切”为题,认为教育家精神既来源于为人类为国家为民族育人的社会责任,也是教育家固有的精神特质,是教育家的自为性和根本性规定。
五位学者的发言结束后,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代大学教育》副主编曾崟教授作为与谈人为第一场主旨汇报做总结点评。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中南大学曾崟教授主持。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教授以“一师早期‘三高’教育密码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为题,揭示一师“三高”教育传统,提炼出大先生的家国情怀、弘道追求及专业素养,强调新时代教育家应承继大先生的教育家精神。
长沙师范学院副校长伍春辉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重新认识徐特立:从教育家精神的视角”。徐特立的教育理念与其丰富、跌宕的教育实践与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具有丰富内涵与特殊意义,对当代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菊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论顾随先生的‘登堂说法’及其教育家精神”。报告围绕顾随的教育家精神展开,强调教师应当致力于成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幸福感受的职业典范。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冯昊青教授就“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德育”进行发言,分析了弱AI时代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调德育理论与方法需要回应时代要求,吸收相关研究成果,更新德育理论与方法,彰显德育的时代性。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卉昕教授以“俄罗斯教师道德修养培育的理论和方法”为题,聚焦俄罗斯教师道德修养培育,剖析教师道德水平下降的现实因由,阐述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与功能,构建修养体系内容架构,并提出评估诊断方法。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一凡研究员以“教育家精神在基础教育的践行与解读”为题,对湖北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群体如何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践行教育家精神,做出了梳理总结和提炼。
六位学者的发言结束后,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作为与谈人为第二场主旨汇报做总结点评。
会议设置两场平行分论坛。
分论坛一围绕“教育家精神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主题开展,由云南大学王菊教授主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廖小平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评议,共有四位汇报人先后汇报。
南京师范大学文建章以“以美润师: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审美化追求”为题,从审美价值的角度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分析。湖南师范大学黄颖格以“教育家精神的生成机理、具体内涵和时代价值”为题,剖析了教育家精神的演变历程和启发意义。湖南师范大学比干美琪以“教育家精神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引领激励作用”为题,分析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上海体育大学袁泉以“教育伦理的多维透视:以体育教育为焦点”为题,从多维度对教育伦理做出内涵分析。
汇报结束后,廖小平教授和刘铁芳教授分别进行点评。两位评议人一致认为四位汇报人的汇报既有亮点也有不足,强调学术研究切忌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要具有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敏锐的问题意识。评议人勉励四位汇报人,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寻找自己的学术兴趣点,将研究切实落地。
分论坛二围绕“新时代师德评价的标准与机制”开展,由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院龚正伟教授和浙江师范大学冯昊青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和南昌大学詹世友教授点评,共有六位汇报人先后进行汇报。
北京科技大学师缔文对近十年高校师德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回顾,归纳为意义定位、概念解读、问题揭示、原因归纳与对策建议等五个热点方向。黑龙江大学王天夫通过梳理内尔·诺丁斯生态德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例证了关怀伦理对当代生态德育实践所起的完善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娄琳琳基于教师道德组织化、规范化以及主体化的本质属性,运用德尔菲法建构了区域性师德师风建设评估框架。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翔副教授的报告题为“伦理决策: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哲学进路”,认为伦理决策是对教育数字化秩序、对人在教育数字化中的地位、对数字化伦理精神的反省。浙江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项溢煦研究员以“‘现在’的霸权:即时通讯的时间结构及其政治伦理意蕴”为题,认为即时通讯对交往活动的介入抹平了交往的差异性和交往主体的多元性。浙江师范大学费聪逸从列维纳斯哲学对善的定义入手,认为对存在之单义性的解读对厘清列维纳斯对善与存在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汇报结束后,杜时忠教授和詹世友教授分别进行点评。两位评议人指出,从哲学角度谈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能力决策主要考虑价值问题、人力问题。在教育市场发展进程中,以文明价值作为衡量评价的尺度,核心在于道德跟素质的互动,重点在于人文关怀、道德意识等维度,通过取得更高的人文价值、生命价值能够把这两点结合起来。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和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德育研究中心”、湖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现代大学教育》杂志社、《应用伦理》编辑部、《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编辑部协办。通过主旨报告与平行分论坛的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养成路径及其对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追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持与实践指导。
文章来源:珞珈应用伦理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PlmvSE8yPqZRPit4jo1ZwQ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